English

申城艺术评论何以尴尬

1999-07-1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兰迪

 上海一台被文化部指定为晋京献演的剧目,从创作到修改,有关部门曾先后两次赴京请评论家进行艺术赏析。申城评论界为何跟不上艺术创作的脚步?

一是,“纯理论”的批评家多,而搞过艺术创作又有理论素养的评论家少得可怜。有些评论者,评京剧唱腔,分不清“导板”与“回龙”;评电影,不知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与长时间定格的不同。他们的评论仅限于文学上的故事、情节和结构,对作品并无艺术上的指导。而真正能“用观点影响创作”的艺术评论家就更少了。

二是,稍微懂行的评论家被竞相聘任为很多节目的“策划”、“顾问”,从而使艺术评论与艺术创作没有“距离感”,失去了评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。如一位颇为活跃的学者,同时成为电视台两个节目的“策划”。记者曾请他就两个节目进行评论,他说,都是自己的“孩子”,在他的眼里都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